“季经”“年经”如何取得“生育经”?
一位男性客户大壮,近期认识了一位各方面条件都还不错的女孩子小美。两人相处起来的感觉也很不错,所以很快就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了。在订婚之后,大壮才发现小美并不来“月经”。
嗯?这是怎么回事呢?大壮说,小美是来过月经的,更准确地说,小美来的是“季经”,也就是她跟一般的姑娘不一样,她三个月才会来一次月经?看到大壮眉头紧锁的样子,能够感受到他内心的焦虑与不安。他关心的不仅仅是未婚妻的健康,还有未来是否能够顺利迎接他们的宝宝。 那么小美的“季经”这是怎么回事呢?
要搞清楚这个问题,我们先来看一看正常的月经是个什么情况?
一、月经是怎么形成的?
从月经期开始,月经来潮之后我们的子宫内膜功能层基本剥脱干净了,处于一个很薄的状态。那么在卵泡雌激素的作用下,卵泡开始逐渐发育,雌激素的水平也在逐渐升高。随着雌激素水平的升高,子宫内膜也在逐渐增厚。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“卵泡期”,是卵子蓄势待发的阶段,通常持续14天左右。当雌激素水平超过一定水平之后,就像洪水决堤一样,哗啦啦地刺激促性腺激素的分泌,导致黄体生成素和卵泡雌激素的分泌水平达到峰值。
在这俩激素的刺激下,发育成熟的卵子发生排卵。排卵的时候雌激素会有个突然下降,所有有的姐妹在排卵期会有少量出血就是激素波动导致的。在排卵之后,之前卵子的“育儿床”就变成了黄体。黄体可不闲着,它会继续分泌雌激素、孕激素。在孕激素的强势后,子宫内膜生长得更加茂密,而且会发生分泌期变化,更适合受精卵着床。这个过程称之为“黄体期”,是排卵之后黄体继续燃烧自己发光发热的阶段。
但如果没有受精卵着床,黄体一个人孤木难支,最终会萎缩并失去功能,变成白体。在失去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支持后,丰满的子宫内膜也没了底气,开始纷纷剥离、脱落,血液混合着内膜一起排出体外,这个就是咱们的“月经期”了,一般持续3-7天。所以,以上的各个时期加在一起,差不多就是28-30天的样子,也就是正常女性的月经周期。
二、季经的原因是什么?
了解了正常月经是怎么回事之后,我们再回到主人翁小美身上。她的“季经”是怎么回事呢?其实主要问题可能出在月经的卵泡期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
因为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,月经的后半周期,也就是黄体期的时间,差不多都是14天左右,相对恒定。但月经的前半周期,也就是卵泡期的时间可以相差甚远。
举一个例子:多囊卵巢综合征。多囊的患者卵泡可以募集和发育,但筛选不出优势卵泡,就导致有很多个卵泡同时发育,但又都达不到排卵的程度。没有排卵就进入不到黄体期,导致月经一直“卡”在卵泡期,就出现了月经期的延长。而多囊的患者一旦发生了排卵,那么后半周期的时间就跟正常女性相差无几了。
三、遇到“季经”的情况要怎么办?
这个要分情况来看。如果是很稳定的“季经”,每次都差不多要这么久,而且每个月的周期波动不大的话,就不一定是身体出问题了。因为有的人天生就是这样,卵子从募集到发育成熟的时间就是要比别人要慢,就跟人有高矮胖瘦一样是正常的生理现象。如果这件事对自己没有造成什么实质性的困扰,那就不一定需要做特别干预。但为了排除潜在的疾病,还是建议到医院里找妇科医生和内分泌科医生,做一下激素水平检测和超声检查,如果是有多囊卵巢、甲状腺或垂体方面的疾病,也可以出现月经周期的延长。
四、“季经”会不会影响怀孕呢?
由于一次月经周期里只发生一次排卵,所以月经周期的延长就意味着排卵频率的下降,每次排卵的易孕窗口期是不变的,所以受孕的机会自然也就减少了。这或多或少还是有一定影响。 但排卵频率下降并不意味着不好怀,有的人只是排卵次数少而已,但卵子质量和子宫内膜条件是很好的。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通过监测排卵来助孕。使用排卵试纸、体温测量、超声检查等手段来监测排卵期,找准受孕时机同房,可以大大增加受孕概率。 对于监测排卵、指导同房仍然备孕失败的夫妻,也不用着急。可以先尝试调整生活方式。因为受孕困难可能与压力过大、饮食不均衡、体重波动等因素相关。保持规律的作息、均衡的饮食、适量的运动,有助于恢复内分泌平衡,从而增加受孕成功的概率。 如果实在是自孕困难,或者需要尽快受孕的朋友,也可以直接到辅助生殖中心去寻求帮助。通过人工受精、胚胎移植等技术,可以消除“季经”对备孕造成的影响,让大多数“季经”姐妹成功抱上宝宝。
总的来说,“季经”和“年经”可能是人体的正常现象,也有可能是某种疾病的症状,无论如何都建议到医院找妇科医生或内分泌科医生进行体检。月经稀发并不等于不能怀孕,关键在于是否存在排卵问题。通过排卵监测、调整生活方式等方式,月经稀发的女性依然可以顺利怀孕。对于反复自孕失败的姐妹,积极采取辅助生殖的助孕手段也能轻松实现“好孕”。